根据某心理平台的报告,情人节期间社交媒体焦虑指数将飙升58%。单身的男女承受着脱单焦虑,恋爱中的情侣们无形的压力也悄然蔓延。
朋友圈的礼物“内卷”激烈,礼物、玫瑰花、大餐的精修9宫格仪式感,成了许多情侣恋爱状态的朋友圈作业。
当仿佛所有的仪式感最终都离不开消费与购物时,聪明的女孩早已把镜子擦亮,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切表象。
情人节,请拿回你的“情绪主权"
当节日变成了“情绪成绩单”,我们该勇敢撕碎这张隐形的考卷。
仪式感不应成为面子工程,它不应是为了取悦他人,而是为了真正滋养自己的内心,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。
对于那些在情人节感到焦虑的单身女性,请记住:“高质量的孤独,胜过将就的热闹。”
一个人并不等于孤单,两个在一起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真正的幸福不依赖于外界,也不依赖于他人。爱情的角色应该是锦上添花,而不是生活的全部。
对于那些因为男朋友送的礼物不合心意而失落的女生,请记住:建立你的情绪护城河。
当他忘记纪念日时,你完全可以启动“自我补偿机制”,独自享受一顿米其林晚餐。与其质疑他是不是不爱你,不如问问自己:“我现在需要什么滋养?”
当玫瑰不再需要他人馈赠,刺就成为守护自我的勋章。
情人节,完全可以为自己安排一个完美的日子,给自己送上礼物,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。
对我自我的忠实,才是所有关系的元契约。
恋爱中的悦己法则:永远不要丢掉自己
萨特说 "我们想象中的浪漫爱情是一个骗局,那种不分彼此、合二为一的爱情体验,只不过是刚刚开始时候的幻觉罢了。"
爱情同样充满了为争夺主体性而展开的冲突和斗争,到最后要么是受虐,在羞耻中享受快乐;要么是施虐,在内疚中感到愉悦。
上野千鹤子在《始于极限》也说过类似的话:恋爱是斗争的平台,你要夺取对方的自我,并放弃自己的自我。
在感情上,如果我们过分喜欢一个人,喜欢到失去了自我,喜欢到没有底线和原则,这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巨大的损耗,不管是精神还是身体。
要记住,爱人先爱己,爱一个人是因为对方值得,是因为他/她足够好。而不是你幻想中加了十级滤镜下的对方,不要陷入盲目崇拜,不要自我感动。一旦发现你在这段感情里迷失了自我,要趁早抽离。
所以,不要因为对象的态度或无对象而轻易否定自己。 你值得被爱,我的价值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认可。
在以爱为名的节日里,高高兴兴地爱自己,也是一种主旋律。
种一株不向春日献媚的花,刺就成为守护自我的勋章。能映照出自我价值的镜面,比任何鲜花都更永恒。
破解浪漫迷思,生活的仪式感依然重要
尽管情人节可能被过度消费和标准化,但这并不意味着仪式感在生活中就没有价值。相反,仪式感是我们对生活和情感的美好致意,是我们在快速、高效的生活节奏中寻找的心灵避风港。
在《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》一书中提到:“在风雨飘摇的时代,仪式令我们有所依傍。”在压力重重的现代生活中,仪式感成为了我们情感的维系者,它帮助我们通过小小的举动,重新连接和滋养那些值得珍惜的情感。
仪式感的核心在于表达。
仪式感不仅仅局限于节日,甚至是生活中微小的细节,也能成为仪式。下班后一起做晚饭,睡前互道晚安,或是每天晚上约定时间聊个十分钟的天——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为,都能在无形中增进两个人的感情和默契。
而这些微小的仪式,在长期的陪伴中,能够带来更多的情感安全感和满足感。
当两个人用心去创造属于彼此的时空,去发展独一无二的关系时,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会成为值得铭记的仪式。
真正的仪式感不在2月14日的星空下,而在每个清晨与自我的温柔对视。
当我们把取悦他人的心力转向滋养自我,那些精心设计的仪式感,终将在时光里长成抵抗世俗风雨的铠甲。
愿每位女性都能成为自己的情人节造物主,悦己者,方得永恒浪漫。
主编 | yuxia 图片 | 网络